歆语健康发布于 3周前
收藏专家众所周知,端粒生物学疾病(TBD)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重要遗传病因之一,识别TBD对治疗策略选择至关重要——例如,免疫抑制治疗对免疫介导的AA有效,但对TBD相关AA无效。端粒长度检测通过流式细胞术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ow-FISH)已成为支持TBD诊断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至2022年间在德克萨斯儿童医院接受详细端粒Flow-FISH检测的439例患者,其中AA患者占56%(247例)。研究团队建立了独立于端粒长度的TBD综合评分系统,包含基因突变、典型临床特征和家族史三个维度。通过这一系统,共鉴定出23例(5.2%)TBD患者。

图 1.研究中分析的受试者流程图
基础版 vs 详细版Flow-FISH:
敏感性与特异性的博弈
研究详细比较了两种诊断标准的效能:"淋巴细胞端粒长度<1st百分位"代表基础版检测,而"≥3个淋巴细胞亚群端粒长度<1st百分位"代表详细版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标准对所有AA亚型的TBD检测灵敏度均达到100%,这意味着在本次研究队列中没有任何TBD病例被漏诊。

尽管基础版检测方案包含粒细胞端粒长度分析,但本研究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28%的患者因粒细胞数量不足而无法获得有效检测数据。这一高缺失率严重限制了粒细胞端粒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进一步分析显示,即使在能够获得检测数据的样本中,联合淋巴细胞与粒细胞端粒长度也未能显著提升诊断性能。
特别是在轻度AA患者中,这种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反而出现下降趋势。粒细胞作为短寿命的终末分化细胞,其端粒长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炎症状态、感染和药物治疗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干扰其对TBD的诊断特异性。研究结果提示,在临床决策中过度依赖粒细胞端粒长度作为诊断依据存在较大风险,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基于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对不同临床表现的AA患者采取差异化的检测策略。对于轻度或中度AA患者,特别是那些伴有非典型特征(如皮肤指甲异常、肺纤维化等)或具有TBD家族史的个体,应优先选择详细版Flow-FISH检测。这种策略能够提高诊断特异性,为后续的基因检测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相比之下,对于典型的重度AA患者,由于其TBD患病率极低(本研究中小于1%),基础版检测已足以排除绝大多数TBD病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基础版检测可以避免因等待详细检测结果而延误紧急治疗,如免疫抑制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准备工作。这种分层检测策略既能确保诊断准确性,又能优化医疗资源利用,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
拓展阅读
除了Flow-FISH,基因检测在TBD诊断中亦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中,16例TBD患者携带致病/可能致病基因突变,涉及ACD、DKC1、TERT、TINF2等基因。然而,仍有部分临床诊断TBD患者未发现已知基因突变,提示存在尚未被识别的TBD相关基因。
本研究首次在大型真实世界队列中系统比较了基础版与详细版端粒Flow-FISH检测在年轻AA患者中的诊断性能。结果显示,详细版检测在轻度AA患者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有助于精准识别TBD并避免不必要的基因检测。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部分患者基因检测不完整、粒细胞数据缺失率高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DeCleene NF, et al.Br J Haematol.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3, 2025.
2.Qi A, Zhou H, etal. J Clin Immunol. 2013;33(3):577–85. 25.
3.Babushok DV, etal. Am J Hematol. 2016;91(2):243–7. 26.
4.Shah YB, etal. Blood Adv. 2021;5(16):3216–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