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医荟 - 欢迎加入,医药专家分享交流社区客服
首页关注
发布发布文章
搜索
史健教授:CTIT治疗再添新证!罗普司亭N01 II/III期初步研究结果公布,全面覆盖各类型CTIT患者
史健发布于 2025-01-06 13:23
添加收藏专家
作者导语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抗肿瘤疗法的广泛应用,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这些疗法也带来了新的不良反应,其中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ancer 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TIT),是备受关注的问题。CTIT不仅增加了出血风险,还可能导致治疗延迟、剂量降低,甚至中断,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和治疗效果。近日,一项关于罗普司亭N01的II/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正式公布,全面覆盖了各类型CTIT患者,为CTIT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突破性进展有望改变CTIT的临床管理策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将对研究进行深入解读,以飨读者。
罗普司亭N01:创新治疗CTIT的新希望
罗普司亭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通过激活TPO受体,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血小板的生成。2024年4月,我国研发的首个罗普司亭生物类似物——罗普司亭N01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1,其具有与罗普司亭原研药相似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有望为我国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2。罗普司亭N01疗效显著,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已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3;罗普司亭N01适用范围广,有望在CTIT中发挥治疗作用,涵盖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拓展阅读:

CTIT的发生机制复杂,主要包括骨髓抑制、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和直接的血小板毒性等因素。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均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免疫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某些靶向药物则可直接损伤血小板或巨核细胞。CTIT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出血风险增加、治疗受限和生活质量下降。患者更易发生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为避免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可能需要减少抗肿瘤药物的剂量或延迟治疗,影响疗效。此外,频繁的输血、出血事件和住院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CTIT的管理主要包括血小板输注和调整抗肿瘤治疗方案。然而,血小板输注存在感染风险、免疫反应和资源有限等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可能降低抗肿瘤疗效,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CTIT。

罗普司亭N01 II/III期临床研究概述

本研究旨在评估罗普司亭N01在CTIT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其在不同治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研究包括两个部分:Part A为开放标签的剂量探索研究(图1),Part B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疗效验证研究(图2)。


图1 Part A部分研究设计


图2 Part B部分研究设计

在Part A中,纳入了确诊为实体瘤或淋巴瘤,因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PLT≤200×109/L)的患者。根据基线PLT水平,患者被分为三组(表1),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罗普司亭N01,以探索其最佳剂量和给药方案。Part B则纳入了PLT 75~150×109/L的患者,随机分配至罗普司亭N01组或安慰剂组,评估其在预防CTI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表1 患者分组与治疗剂量

拓展阅读:

主要终点为患者在抗肿瘤治疗周期最后一天达到应答标准的比例。在Part A中,基线PLT 100~200×109/L的患者,PLT较基线增加≥30×109L视为应答;基线PLT <100×109/L的患者,PLT增加≥30×109/L或达到≥100×109/L视为应答。在Part B中,未发生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抗肿瘤治疗剂量调整(剂量减少≥15%、延迟≥4天或停药),且未使用救援治疗的患者被视为应答者。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原则,对主要和次要终点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同时进行了亚组分析,评估罗普司亭N01在不同抗肿瘤治疗类型(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的疗效。
罗普司亭N01治疗CTIT的应答率高达90%
在Part A中,共纳入50例患者,分别分配至三组。组1中,应答率为66.7%;组2为53.3%;组3为90.0%(表2)。特别是在基线PLT较低的患者中,罗普司亭N01 2 μg/kg显示出更高的疗效。组3患者的PLT在治疗过程中显著增加,达到了安全范围,表明高剂量罗普司亭N01对PLT<100×109/L的患者疗效更佳。在Part B中,共纳入63例患者,随机分配至罗普司亭N01组和安慰剂组。罗普司亭N01组的应答率为68.3%,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40.9% (P<0.05)(表3)。

表2 Part A部分的疗效

表3 Part B部分的疗效

罗普司亭N01有效维持血小板计数

保障治疗连续性

罗普司亭N01组的PLT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安慰剂组则出现下降趋势(图3),部分患者PLT降至危险水平。这意味着罗普司亭N01能够有效预防血小板减少,降低出血风险,保障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和疗效。

图3 Part B 罗普司亭N01和安慰剂组的血小板计数

罗普司亭N01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可控

罗普司亭N01的安全性良好。在Part A中,各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均在20%左右,主要为轻度的恶心、呕吐、肝功能指标轻微升高,未出现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出血或死亡。在Part B中,罗普司亭N01组的TRAEs发生率为41.5%,低于安慰剂组的54.5%。常见不良事件为轻度的恶心、呕吐和肝酶升高,均可控可逆。
汇总分析:全面覆盖各类型CTIT患者
将Part A和Part B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罗普司亭N01组的总体应答率为73.3%(55/75),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40.9%(9/22),应答率差异为32.4%(95%置信区间:9.2%~52.9%),P<0.05。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接受何种抗肿瘤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罗普司亭N01均能显著提高应答率,预防和治疗CTIT(图4)。不同肿瘤类型的患者(实体瘤、淋巴瘤)也均受益于罗普司亭N01的治疗。

图4 亚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

观点评述
罗普司亭N01作为一种新型TPO-RA,为CTIT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其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弥补了现有管理策略的不足。罗普司亭N01在II/III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积极的结果,显示出在CTIT患者中的显著疗效和良好安全性,全面覆盖了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罗普司亭N01血小板应答率高达90%,减少了出血风险,保障了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也提高了生活质量。罗普司亭N01减少血小板输注的需求,结合其良好的经济性,可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其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减少了因不良事件导致的额外医疗干预。
综上所述,罗普司亭N01为CTIT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有望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罗普司亭N01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助力解决CTIT临床管理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注射用罗普司亭N01说明书.

2. 罗普司亭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

3. Zhou et al. J Transl Int Med. 2023 Dec 20;11(4):423-432.

4. ASCO 2024 abstr. 217.

作者:史健
Copyright © 2017 上海歆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7024312号-1|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歆语健康—上海歆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非经营性-2022-0087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我的关注我的收藏我的动态常见问题反馈建议我的客服分享推广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