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医荟 - 欢迎加入,医药专家分享交流社区客服
首页关注
发布发布文章
搜索
【文献精读】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张乃光团队最新发文:CD3×GD2双抗武装T细胞使复发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位OS延长一倍
歆语健康发布于 2024-03-31 12:52
添加收藏专家
2024年3月21日,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张乃光(Nai-Kong Cheung)团队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argeting refractory/recurrent neuroblastoma and osteosarcoma with anti-­CD3×anti-­GD2 bispecific antibody armed T cells”的研究,研究团队尝试使用CD3×GD2双特异性抗体(GD2Bi)武装T细胞(GD2BAT)来治疗神经母细胞瘤(NB)等GD2高表达恶性肿瘤,并在临床1/2期研究中进行了进一步验证。

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影响因子:10.9

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强化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以及单抗等治疗手段进一步发展,高危NB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提高,然而,高危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不足50%,也有着不低的复发率,总体预后仍不理想。

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抗原(GD2)是神经外胚层起源的肿瘤细胞表达的一种表面抗原,再正常组织中表达有限,但在许多肿瘤中高表达,NB的GD2表达比例可达到100%,因此可作为NB的特异性治疗靶点,此前已有研究表明,GD2单抗对NB的微小残留病灶有效,并且已有相应药物上市。

基于这种情况,研究人员假设使用GD2Bi武装的活化自体T细胞(ATC)靶向NB及其他GD2高表达的肿瘤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策略。在临床前研究中,GD2BATs可有效杀死GD2高表达肿瘤细胞,增殖并在与GD2高表达肿瘤靶点接触时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的释放。通过3+3剂量递增1期研究以及基于剂量3的2期研究,评估GD2BATs治疗GD2高表达恶性肿瘤的可行性。

结果

1. 1/2期研究共纳入15名接受过大量既往治疗的NB患者

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共有12名患者参加了1期研究,9名完成了治疗,其中有5例NB患者,3例骨肉瘤(OST)及1例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SRCT)患者;另外12名NB患者被纳入2期研究,其中10人接受并完成了治疗。所有1期NB患者均在接受清髓化疗后进行了细胞移植(SCT),所有患者均伴随骨髓受累,其中14例NB患者既往接受过GD2单抗治疗。

2. 经过六次输注,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有所改善

1期研究遵循标准的 3+3 剂量递增设计,剂量水平为40、80和160×106GD2 BATs/kg/每周输注两次,分8次输注,总计 0.32、0.64 或 1.28×109细胞/kg。低剂量 IL-2(300,000 IU/m2/天)和每两周一次皮下 GM-CSF(250 μg/m2/剂量),在第一次GD2BAT输注前3天开始给药。


图1. 试验给药方式

在1期研究阶段,所有患者均未达客观缓解,5例NB患者中3例出现了疾病进展(PD),2例疾病稳定(SD),在治疗结束后,4例NB患者接受了额外治疗。1期组的中位OS为18.0个月。


图2. 1/2期患者OS曲线

虽然患者未达客观缓解,但其中1例NB患者NB细胞骨髓受累并伴有骨髓和软组织受累,治疗实现了骨髓缓解,同时其他转移部位的疾病保持了六个月左右的稳定。患者此前曾接受拓扑替康和环磷酰胺化疗但无效,经免疫治疗后再次化疗,疾病状况得到了改善。

图3. 治疗前后患者骨髓中肿瘤细胞变化

在2期研究阶段,所有NB患者中1名患者达到了部分缓解(PR),5例患者SD,4例患者PD,2期患者的中位OS为31.2个月。这位达到PR的患者患有复发性NB,胸胸腹部软组织受累,在接受治疗后,所有病变均实现PR,在没有额外治疗的情况下,6个月后疾病进展。所有5名SD患者都接受了额外治疗。

3. GD2BAT持久性较高,具有一定细胞毒性且可以激活免疫应答

研究人员通过染色对患者PBMC中GD2BAT进行观察,发现GD2BAT数量高于基线,在最后一次输注的六天后,循环中检测到的GD2BAT占PBMC的2.4%。

在治疗1个月后,2期研究中10例NB患者对KCNR(NB细胞系)和MG63(OST,细胞系)细胞系的反应明显增强,而对K562(NK靶向细胞)的反应无统计学意义,1期患者中则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综合来看,治疗后患者对KCNR和MG63的治疗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NK活性的变化则不明显。


​图4. 患者PBMC内CD3A1G4细胞比例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体内IL-12、MIP1β以及IL-10均明显升高,而IL-6、TNFα和IP-10则未表现出明显变化。


图5. 治疗前后对于肿瘤细胞系反应变化

4. 所有患者均出现轻度CRS,但所有不良反应均在72小时内减退

1期研究中9例患者共接受了72次GD2BAT输注,没有患者因为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所有患者均出现了轻度CRS,伴有1-3级发热、寒战、头痛、恶心,部分患者出现1-2级低血压。发热、寒战为最常见的2级和3级毒性。2期研究中的患者经历了类似的毒性,没有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并且所有毒性均在72小时内消退至3级以下。


图6. 2期研究中患者不良反应

讨论

尽管已有GD2单抗药物上市,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高危NB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一线治疗不成功后,MIBG、激酶抑制剂、GD2抗体等治疗手段在复发或难治性NB中治疗效果同样有限。

目前,已有部分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GD2 CAR-T药物,这种基于CAR的疗法与BATs之间的主要区别是,CAR-T疗法涉及病毒基因构建体,而用于武装ATC的BiAb是通过临床级mAb的异位偶联产生的;CAR-T需要遇到目标靶点才能被激活,而BATs在体外扩增时被激活,随后通过与肿瘤结合在体内重新激活;CAR-T是长效细胞,能够在体内持续存扩增,具有肿瘤控制潜力的同时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问题,而BAT是寿命有限的凋亡前细胞,扩增有限。

另外,临床试验数据表明,GD2 CAR-T细胞的客观缓解率不佳,然而,意大利的一个小组的研究报告显示,其ORR达到了63%。

从试验数据来看,在儿科门诊输注GD2BAT是可行的,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主要不良反应均在72小时内消退且不超过2级;尽管1期研究中没有患者达到客观缓解,但在部分患者中GD2BAT表现出了一定疗效,并且对于此前失败的化疗方案有反应,表明GD2BAT可能会使肿瘤“敏感”,也使得化疗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而在2期研究中,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表明,GD2BAT这种免疫治疗手段在既往治疗失败的重度预处理复发/难治性NB患者中是安全可行的。与此同时,2期入组患者的中位OS达到了31个月,远超372例首次NB复发患者中报道的16.1个月的中位生存期,这为接下来进一步开展2期试验,评估GD2BATs对难治/耐药NB患者的临床益处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Yankelevich M, et al. J Immunother Cancer. 2024 Mar 21;12(3):e008744.
作者:歆语健康
Copyright © 2017 上海歆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7024312号-1|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歆语健康—上海歆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沪)-非经营性-2022-0087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我的关注我的收藏我的动态常见问题反馈建议我的客服分享推广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