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汇总2024年3月发表的2篇文献关于血小板生素受体激动剂(TPO-RA)治疗ITP的最新文献,内容包括英国真实世界中罗普司亭与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和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讨论了TPO-RA与血栓发生是否有关,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影响因子:6.5
主要内容:
TRAIT研究是一项英国的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旨在评估艾曲泊帕和罗普司亭在真实世界环境中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继发性ITP的血小板应答率和不良反应。
1)89%的患者经TPO-RA治疗后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在主要终点方面,89%(237/267)的ITP患者在TPO-RA治疗后12周内实现血小板计数(PLT)≥30x109/L,其中68%(182/267)的患者在开始TPO-RA治疗后12周内实现完全应答(PLT≥100x109/L)。

表. TPO-RA治疗12周内的应答情况
2)TPO-RA停药后18%的患者实现TFR,且与ITP持续时间有关
超过1/3(36%[95/267],69例原发性ITP,26例为继发性ITP)的患者停止TPO-RA治疗,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血小板计数稳定或改善、应答、妊娠、脾切、过度应答(原发性ITP:29%[20/69];继发性ITP:62%[16/26])、无应答或治疗失败。
总体而言,分别有18%(48/267)和6%(15/267)的患者在TPO-RA停药后实现无治疗缓解(TFR)和完全TFR。按照ITP持续时间划分,ITP持续时间≤6个月的患者实现TFR的比例显著高于持续时间>6个月的患者(34% vs. 13%,P<0.001)

图. (A)经TPO-RA治疗后获得TFR和完全TFR的患者比例;(B)按ITP持续时间(≤6个月与>6个月)划分,经TPO-RA治疗后获得TFR的患者比例;TFR的定义为TPO-RA停药后3个月内PLT持续≥30x109/L;完全TFR的定义为TPO-RA停药后3个月内PLT持续≥100x109/L
3)大部分患者从一种TPO-RA转换为另一种TPO-RA仍能再次获得应答
研究期间,共61例患者进行了TPO-RA转换治疗(艾曲泊帕→罗普司亭:25例;罗普司亭→艾曲泊帕:36例),转换治疗最常见的原因为治疗无效(46%)和不良事件(23%)。
研究发现,92%的患者从艾曲泊帕转换为罗普司亭后实现PLT≥30x109/L,而从罗普司亭转换为艾曲泊帕的这一比例为78%。

图. ITP患者进行TPO-RA转换治疗的应答率
4)TPO-RA总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符合预期,安全性良好
研究发现,78%(208/267)的患者在接受TPO-RA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AE),其中42%(111/267)的患者报告的AE与治疗有关。失去应答是两种TPO-RA最常见的AE,其中头痛、失眠和疲劳被认定为仅与罗普司亭相关,而腹泻和骨骼肌肉疼痛则被认定仅与艾曲泊帕有关。

表. 最常见的与TPO-RA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解读:
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血栓风险:一项源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

期刊:Biomedical Reports
影响因子:2.3
主要内容:
尽管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治疗期间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为2-6%,但对于TPO-RA是否会增加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仍然存疑。该荟萃分析,基于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独立检索,通过严格的纳排标准后,最终筛选出14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包括8项III期临床试验和1项II期临床试验,且所有试验均为多中心临床试验,共计1,689例成人ITP患者,旨在评估TPO-RA治疗ITP时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以为临床不良反应监测提供理论基础。
1)与对照组相比,TPO-RA不增加血栓事件发生率
据异质性检验分析显示,纳入的14项研究均有较高的同质性(χ2=5.29,P=0.87;I2 =0%),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PO-RA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OR=1.76,95%CI:0.78-4.00,P=0.18).

图. 总体TPO-RA的血栓形成事件
2)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种类TPO-RA之间均未增加血栓事件发生风险
根据药物名称,共分为罗普司亭、艾曲泊帕、阿伐曲泊帕、海曲泊帕四个亚组。结果显示,罗普司亭(OR=0.92,95% CI:0.14-6.13,P=0.93)、艾曲泊帕((OR=2.32, 95% CI: 0.64-8.47, P=0.20)、阿伐曲泊帕(OR=2.32, 95% CI: 0.64-8.47, P=0.20)、海曲泊帕(OR=0.76, 95% CI: 0.03-18.76, P=0.87)相较于对照组均未明显增加血栓事件的发生概率,无显著性差异。

图. TPO-RA血栓形成的亚组分析
3)TPO-RA用药时长与血栓事件发生风险不相关
纳入14项RCT中5项研究用药时长超过12周,包括3项罗普司亭研究(12、24和52周)、1项艾曲泊帕研究(24周)和1项阿伐曲泊帕研究(26周)。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PO-RA组并未增加血栓形成风险(OR=2.46,95% CI :0.81-7.43,P=0.11)。

图. TPO-RA治疗时长>12周的血栓形成事件分析
解读:
本项研究证实,与未接受TPO-RA治疗的患者相比,无论ITP患者接受何种TPO-RA治疗均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且与治疗时长无关。然而,据最近研究表明,ITP患者接受TPO-RA后会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导致抗纤溶血栓形成,这或许会间接增加TPO-RA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但是,反过来看,ITP本身就是一个易栓性疾病,高龄、共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个体因素也会导致血栓风险增加,况且这14项研究的纳排标准都没有剔除这些危险因素,所以不可忽视ITP的个体因素,因而不应该把ITP的血栓风险完全归咎于TPO-RA之上。